1.高粱一般怎么吃?只能酿酒吗?

2.山西面食卤的做法是什么?

3.平遥古城特色小吃——蒸馏圪斗

山西高粱面食的做法_山西高粱面食的做法

山西面食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蒸、煮、煮三大类。一个家庭主妇做几十种面食是很常见的。包皮面,又称夹心面。据说古代晋中有个婆婆经常在家务上给媳妇出一些伤脑筋的问题。有一天,她让媳妇用白面粉和豆粉卷面条,条件是两种面不能提前混在一起,吃的时候要有均匀感。这个聪明的媳妇没有被婆婆难倒的问题,并用两种面粉做了一个面皮。这自然是一个故事。以前平遥人在生活困难的时候发明了这种吃法,因为白面粉很少,而高粱面、玉米粉、土豆粉味道不好,不容易煮。面皮的制作,面团的制作,面团的包裹和擀面都很重要。将高粱粉和少量白面粉混合,将白面团擀成皮,将高粱面团放在上面,用白皮包好,擀成薄皮,将擀好的面粉在擀面杖上滚一下,用刀切开,再切成面条。宽度和宽度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将面条切好,放入沸水中煮。包面粉的做法因地而异。不同之处在于,白面中间包里除了高粱粉,还有玉米粉、豆粉等等。每根煮熟的面条有三层,上下两层是白色,中间是浅棕色。倒入西红柿和肉末,加入一些黄瓜丝和香菜叶,撒上洋葱沫。味道又香又浓。

高粱一般怎么吃?只能酿酒吗?

可以做成煎饼。

主料:红薯220g?

辅料:高粱面适量、玉米面适量、白糖适量

1、红薯洗干净。

2、去皮切成薄片,切的薄一点熟得快。

3、放入蒸锅蒸熟。

4、蒸好的红薯趁热捣成泥。

5、放入白糖和高粱面。

6、高粱面不够再加一点玉米面揉成团。

7、分成若干份。

8、电饼铛预热刷一层油。

9、将面团分块压扁放入电饼铛两面煎熟即可。

10、成品。

山西面食卤的做法是什么?

说到高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买来煮过,但即使你没有专门买过,可能你也吃过八宝粥吧,大多数的八宝粥里面就有高粱,高粱是我们常见的粮食之一。食用方法主要是为炊饭或磨制成粉后再做成其他各种食品,比如面条、面鱼、面卷、煎饼、蒸糕、粘糕等。除食用外,高粱可制淀粉、制糖、酿酒和制酒精等。

高粱面鱼

准备食材如下:高粱面450克,开水适量

具体做法如下:和制高粱面粉必须用开水,一般高粱粉与开水的比例为1:1,高粱面粉放在和面盆里,倒一些烧开的水浇在高粱粉上,用筷子迅速把开水和高粱粉搅拌均匀,形成带有大量干粉的面疙瘩,再往干粉上倒一些烧开的水,用筷子迅速把开水和高粱粉搅拌均匀,形成没有干粉的面疙瘩,用开水和好的面团烫手,所以,手上套一个保鲜袋或一次性手套,隔着保鲜袋用手揉揣面疙瘩,把面疙瘩揉制成表面光滑细腻的面团,面团表面盖一块干净厨用布,放在一边饧制20分钟。接着用手揪一小块饧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用手把就下的面团反复揉几次,形成表面光滑的面团,用手掌心把面团搓成大拇指般粗的细长条面团,用手从细长条面团上揪下一个大拇指甲盖大小的面剂子,把揪下的面剂子放在案板上,手掌心按在面剂子上,且手掌与面剂子倾斜成约30度角,用手的后掌际轻轻滚动搓制面剂子,面剂子被搓成一端粗,一端细,形如“小鱼”般,这就是“搓鱼鱼”名字的由来

高粱面发糕

准备食材如下:面粉200克,高粱面100克,大枣10个,鸡蛋1个,牛奶150克,酵母3克,白糖10克,食用油10克

具体做法如下:把面粉、高粱面、白糖、鸡蛋、酵母用筷子搅拌混合均匀,高粱面和白面的比例是1:2,高粱面不要多,多了口感上会粗糙一些,再慢慢加入牛奶和食用油搅成絮状,牛奶不要一次加入要慢慢加,牛奶的量不是唯一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和成稍微软点的面团,加盖放入温暖湿润出发酵40分钟,大枣洗净后去核剪成小粒备用,用剪刀非常好操作,面团发酵好的状态是用手拉一下,会看到面团有非常多的蜂窝,这就说明面团已经发酵好了,取出排气揉匀,表面用枣条装饰二次醒发15分钟,放入蒸锅加水,大火蒸20分钟即可出锅切块食用

红豆高粱米饭

准备食材如下:高粱米400克,花生40克,芸豆40克

具体做法如下:高粱米,提前浸泡了一个小时,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水要多一点,宽汤捞饭,先下入花生和芸豆煮开,并继续煮5分钟左右,下入浸泡好的粘高粱米,水开后继续煮至米熟,煮熟后直接捞出,装入比较薄一点的盆中,利于后续的蒸,这米汤特别好喝,黏黏的带着米香,把捞出的米饭放在比较薄的不锈钢盆中,锅中加入适量多的水,盆中的米饭上屉蒸半小时左右出锅,这饭的特点,米香,软糯,脆脆的口感,比粽子都好吃了

平遥古城特色小吃——蒸馏圪斗

山西面食是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等做成面食,如刀削面、拉面、抻面、拨鱼、刀拨面、剔尖、圪培面、玉米面窝窝、不烂子、莜面可姥姥、高粱面鱼鱼、猫耳朵、撅片、捻鱼、锅贴水煎包、焖面等等。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

刀削面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时容易粘刀、断条。一般家庭做刀削面,为了使面和的劲道,在水里加点盐,形成淡盐水和面。

和好面后,就看刀功了。“刀不离面,面不离刀,胳膊直硬手端平,手眼一条线,一棱赶一棱,平刀时扁条,弯刀是三棱。”道出了要诀。刀,一般不使用菜刀,要从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刀入叶飞,一道弧形白线落入滚锅,锅面翻鱼,在饱腹前就能欣赏一道风味。

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做好的刀削面,软而不粘,外滑内筋,口齿留香。

刀削面卤汁料:

刀削面的调料(俗称“浇头”或“调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汤、猪肉卤、三鲜卤、素卤、金针木耳鸡蛋卤等,并配上应时鲜菜,如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煮黄豆、青蒜末、辣椒面等,再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

一般地说,刀削面是面条的一种,适合用各种浇头做卤,但是根据人们的习惯,刀削面一般用汤汁比较多的卤较为合适,汤卤以咸鲜口为主,汤汁多于卤料。

猪肉卤

材料:

熟五花肉片200克、鸡蛋500克、黄花菜20克、木耳10克、鲜腐皮200克、冬笋100克、虾米50克、姜末15克、猪油20克、花椒2克、芽菜100克、酱油20克、味精、香油、胡椒面、干黄酱、水淀粉各适量,葱段50克、蒜3瓣。

做法:

1、黄花菜、木耳泡发在洗干净、加工成小块、段待用;芽菜摘洗干净,熟煮肉加工成薄片;虾米用沸水泡开备用。

2、锅上火加入骨头汤烧开撇去浮末加入上述原料及原料调好味,用水淀粉勾芡将鸡蛋打碎撒到汤里面,点入香油即成卤汁。

羊肉卤

材料:羊肉500克、面盐50克、老抽15克、面酱100克、料酒15克、酱油50克、味精10克、大葱25克、姜末25克、花椒5克、大茴香10克、小茴香2克,桂皮5克、良姜5克、白芷6克、毕波1克、丁香1克、肉寇2克、砂仁2克、干草1克。

做法:

1、羊肉放盆内用温水洗净,用刀切核桃块,冲净血水控干待用。

2、炒锅加入切碎的适量羊油用中火炼出羊油,油烧至7-8层热把葱花、姜末与以上大料放入油锅内进行煸炒,待炒出香味后,在放入面酱,待面酱炒香发粘后,在加控干的羊肉进行煸炒,再加面盐、酱油、老抽、料酒、味精与羊肉一起拌匀,待羊肉发红入味后在加入适量的开汤,用大火炖制30分钟后,转为中火,待肉脆汁浓后在转为小火盖上盖焖至半小时,30分钟后见肉烂汁红、味浓后关火,将肉带汁一起倒入盆内,待用时在加汤与肉伴匀,撒大葱末即可食用。

三鲜卤

材料:

水发海参100克、水发鱿鱼100克、熟鸡肉100克、鸡蛋500克、猪油50克、葱结50克、精盐适量、花椒2克、蒜瓣5瓣、味精5克、料酒25克、酱油50克、姜末5克。

做法:

1、将海参、鱿鱼改刀成小片状,沸水焯过待用,熟鸡肉改刀成小片,葱切段。

2、猪油上火烧热,投入花椒、葱段炸出香味成葱油,去掉葱和花椒待用;将鱿鱼片、海参片、鸡肉片投入锅中略炒,加调味原料调拌均匀取出备用。

3、锅上火放入骨头汤2500克烧开,将海参等物料放入调好口味,用水淀粉勾芡,鸡蛋打散,放入汤中即成三鲜汤卤。

素卤番茄雪菜

材料:

番茄2只、雪菜500克、猪油50克、葱结50克、精盐适量。

做法:

1、将番茄切小块,雪菜切末待用。

2、锅上放2500克水,将番茄和雪菜放入其中,并加猪油,烧汤;在锅中放入调味料调好口味,即成番茄雪菜卤。

平遥面食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尤其是杂面食,无论是品种、花样,还是调料搭配,都是山西一绝。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在晋中,晋中面食在平遥,这是平遥人对家乡面食文化的肯定。历史上的平遥,曾经是中国南北商业走廊上的重镇,汇聚了各地的餐饮习惯,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餐饮风格。历史上有100多种面食。它的面食,精细的粗粮,精细的面粉和米饭,丰富的调味品,回味无穷,深受各国客人的喜爱。平遥人擅长制作粗粮面食,特点是粗中有细,细中有粗。蒸馏面团是许多粗粮面食中的一种。它的主要原料是高粱粉。面条又叫小米、芦粟。它属于禾本科,一年生植物。秆是直立的,在心脏里有髓。叶片呈玉米状,厚而窄,上覆蜡粉,光滑,中棱白色。圆锥花序,穗状花序为扫帚状和锤状,颖果为棕色、橙色、白色和**。温暖、抗旱、耐涝。按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和帚用高粱。果用于食物,酿酒,醋制造和焦糖制造。糖高粱秆可以用来做糖浆,高粱穗可以做扫帚,秆可以代替竹秆,还可以绑一些植物生长架,或者房屋屋顶的架子。鲜嫩的叶片和绿梗在阴凉处青贮作为饲料,也可谓是珍品。它学走路很简单:高粱面条用开水揉成面团。用抹布擦到桶里,放在笼子抽屉里。记得用开水蒸。20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蒸了。最后用油、盐、葱、蒜翻炒或加入黄菜、调味水、辣椒、蒜水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