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水面是哪的小吃_甜水面来历
1.汤圆的来历和传说是什么?
2.汤圆的来历和寓意
3.龙井茶的历史,来历,特点,产地,作用,功效,分别是什么
4.城市别称的来历
5.枣强的由来
传说
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话说当年屈原投身汨罗江之后,百姓莫不感叹哀伤,空有抱负的屈子就这样离开了楚国,实乃国家损失。所以百姓为免让鱼虾侵蚀屈子,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子肉身。 而后,据古书记载,是屈原托梦百姓说,米粮投入江中实则被江中的蛟龙所食,如果用艾叶包裹,再绑以五色绳,则可以免遭蛟龙吞食;这才有了后来的粽子。
红豆味
1.将糯米淘洗干净,放入清水里浸泡至能捏碎,备用。 2.将红豆洗净,泡1.5小时后再和糯米放在一起拌匀,备用。 红豆粽子
3.将粽叶300克洗净,放入锅内煮约半小时取出,用凉开水浸泡,备用。 4.取泡好洗净的粽叶三四片摆齐,卷成圆锥形的筒,放入拌和的糯米和红豆,包成粽子形状,用绳扎紧。 5.将包好的粽子码放在锅内,加入清水用旺火煮约2小时后,改用小火焖约3小时,即可食用。
香糯肉味
材料:粽叶五花肉糯米 辅料:酱油 食盐 做法: 1.提前将粽子叶擦洗干净,剪去根部后放入水中,煮软备用。2.五花肉切长条,加酱油食盐腌制一晚。 3.糯米洗净后拌入盐和酱油,沥干水分。 4.粽叶折成一个小碗状,先加入少许糯米,放一块五花肉,包好再用棉线扎紧。 5.锅中用粽叶垫底,放入肉粽,火煮开后转小火煮3-4个小时。
甜茶味
1.主料:糯米,甜茶,蜜枣等粽馅。 2.将甜茶入铁锅煎熬取汁。将糯米淘洗干净,沥水,泡入甜茶汁备用。 3.粽子包好后和甜茶同时入锅,以水盖过粽子为宜,用中火煮2小时,熟透了便可食用。 口感:此粽子其色、香、味、美俱全,色泽金黄油亮、入口润滑细嫩、柔软粘稠、齿颊留香、回味甘甜、营养丰富。
蜜枣味
类别:甜品/点心 自汗盗汗食谱 补虚养身食谱 夜尿多食谱 工艺:煮 口味:清香味 食用:早餐|中餐|晚餐|零食 口感:此粽子口感舒适,营养丰富。 主料:糯米1000克 辅料:葡萄干50克 蜜枣100克 烹饪方法 1. 将粽叶400克洗净,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煮软,捞起沥水,备用。 2.将糯米淘洗干净,沥水,备用。 3.将蜜枣装入碗内,蒸软取出,趁热去核,葡萄干洗净,沥水。 4.取3张粽叶,毛面相对,先放入1/3糯米,加入蜜枣和少许葡萄干,再放入2/3糯米包成三角形粽子,用绳子扎紧。5.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内,加入清水用旺火煮约2小时,再用小火焖约3小时,即可食用。 马来西亚粽子
绿豆鸭蛋味
烹饪方法:糯米、绿豆各750克,花生米25克,熟咸鸭黄5个。将蛋黄切碎与糯米、绿豆、花生拌匀即成馅。取泡过的粽壳叶折成漏斗状,填入适量馅料,包好后放入锅内排紧,加入冷水浸没粽子,煮沸1小时后,改文火煮1小时即可。
陈皮牛肉味
烹饪方法:泡过的糯米、绿豆各1000克,牛肉、陈皮各100克,猪肉末50克,葱末、姜末、食盐适量。用猪油将葱末炒黄,依次放入牛肉、陈皮、猪肉末炒半分钟后,淋上麻油即成馅。包时先填进拌匀的糯米、绿豆,将馅料夹在中间,再按上述方式煮熟。
五豆粽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虽然中国人一直有吃粽子的习俗,但甜粽子糖多热量大、咸粽子油多脂肪高,又让人们对此敬而远之。现在,我们就教大家做一种“五豆粽”,既满足人们的食欲,又保证了营养健康。 “五豆粽”以清热解毒、消暑祛湿、健脾和胃的绿豆、红豆、花生、眉豆和糯米等豆类、粗粮为原料;又以性味清凉、兼有治病功效的粽叶包裹,不仅美味,还非常适合夏天作食疗用,老幼咸宜。 材料:白糯米360克、红豆60克、绿豆60克、眉豆60克、花生60克、玉米80克、粽叶24片。 做法: 1.将糯米、红豆、绿豆及花生分别洗净放在冷水中泡2小时,眉豆洗净在冷水中泡1小时 2.沥干水分,拌匀糯米、红豆、绿豆、花生、眉豆及玉米,加糖调味 3.粽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2小时后,擦干。 4.取出2片粽叶,交叉叠起折成三角顶部,加入适量糯米混合物,将头尾折好。两边再包裹上另2片粽叶,折好后用细绳包扎,即成五豆粽。 5.上笼蒸20分钟即可食用。
海南五色粽
五色粽的制作方法简单。先把糯主用猪油或花生油炒至闻有香味,就取出分别装进五个盒子里。然后用野生植物的叶液一盒染成一种颜色,分别染成红、黄、蓝、黑、白王色。再加入腌好的野味,如山猪肉、黄肉、鹿肉等或家禽肉。接着就用树叶或芭蕉叶包裹,每种颜色的糯米包一种,再用麻绳捆住。粽子的形式呈圆柱形,大小随意。煮粽子时,水要浸没粽子,如果分多锅煮,五种颜色的粽子每锅都 要有,其意喻吉祥。煮约两小时,粽子发出浓厚的芳香味时就可取出食用了。
鱼香荷叶粽
材料:三宝米1杯、糯米1/2杯、鱼肉80克、萝卜干末20克、香菇2朵、虾米5克、姜片3片。 调味料:酱油2大匙、米酒1大匙。 做法: 1.洗泡好的三宝米和糯米混合,加水1/2杯,置电饭锅中蒸熟(非电子锅,外锅加水1/2);荷叶泡水备 用。 2.鱼肉洗净,切片;萝卜干末洗净,沥干水分;香菇对切泡水至软;虾米洗净备用。 3.锅烧热,入油将虾米炒香后,加入香菇炒香后取出备用。 4.锅烧热,入油将姜片炒香后,加入鱼片及调味料以小火煮100分钟。 5.取小蒸笼铺上荷叶,放入煮熟的三宝糯米饭,再放入做法(3)与(4)之材料,续加入三宝糯米饭,将荷叶包好,置电饭锅蒸熟(外锅加1/2杯水)即可。
八宝粽子
苇叶500克,糯米1000克,小枣50克,薏仁50克,红豆50克,绿豆50克,金橘75克,青梅50克。 越南粽子
1.苇叶用开水焯一下冷却待用,糯米洗净用冷水泡24小时后待用。 2.将小枣、薏仁、红豆、绿豆用水泡开;金橘、青梅切成粒。 3.糯米和加工好的配料混合包入苇叶中,用水煮2小时即可食用。
鲜果粽子
原料:红枣或者栗子、白糯米 做法:首先将红枣或者栗子切成粒,白糯米泡在冷水里三四个小时,然后按照一层米、一层馅的顺序,一共包裹上三层米、三层馅,最后将这些原料用芦苇叶包裹起来,煮熟了即可。
豆沙粽
原料:豆沙、白糯米 做法:白糯米泡在冷水里三四个小时,然后按照一层米、一层馅的顺序,一共包裹上三层米、三层馅,最后将这些原料用芦苇叶包裹起来,煮熟了即可。 做法和鲜果粽子相同。古味肉粽 原料:板栗、香菇、五花猪肉、咸蛋黄、虾、白糯米、肉酱、花生。 做法:板栗煮熟了,直到煮出板栗的香味。香菇泡水一个小时,小火微炸,加入香料煮。将五花猪肉先过油炸一下,然后捞出来用酱油和香料卤制。虾也是过油炒制一下,炒出香味。花生要煮熟了。同时,要将白糯米泡在水里大约3~4个小时,泡软备用。 将白糯米和其他所有加工后的原料放在一起,具体的比例可以根据个人爱好,糅合在一起后,加酱料拌炒片刻,炒好以后包在粽叶里头。 提示:水一定要淹过所有的粽子,然后煮一个半小时左右即可。
瑶柱肉粽
原料:和古味肉粽差不多,只是再加一项原料,即瑶柱。(瑶柱是什么: 做法和古味肉粽一样。
顶级养身粽
原料:紫米、银杏、瑶柱、鲍鱼、板栗、香菇、五花猪肉、咸蛋黄、虾、白糯米、肉酱、花生。 做法:第一步,板栗、香菇、五花猪肉、咸蛋黄、虾、白糯米、肉酱、花生的加工方法和古味肉粽相同。紫米要泡在热水里,时间需要6个小时左右。泡好以后,将紫米用文火小炒,炒出香味,但是不要炒得太软。瑶柱和银杏也需要事先煮熟了。鲍鱼最好用干鲍鱼,提前7天就要放在水里泡。第二步,将6成的白糯米和4成的紫米拌在一起,加上其他的原料,用台湾竹叶包裹成4个角,放入水里煮一个半小时。
拉沙沙央粽
用料:糯米600克,香叶4片,黄梨即煮料1包,葱头仔3汤匙,蒜米1汤匙,白兰她油3汤匙,生抽半汤匙,粽叶适量,粽绳适量 馅料:鸡800克,薯仔400克,大葱头3粒,虾米80克 香辣炒饭即煮料2汤匙,鸡精1茶匙 生粉3茶匙,马拉栈1茶匙 做法:将鸡肉斩件,薯仔和大葱头粒,加入其他馅料拌匀。洗净糯米,浸水半小时,香叶切6公分长,葱头仔和蒜米切碎。烧热锅,放入白兰她油,爆香葱头仔和蒜米,加入糯米和黄姜即煮料和生抽,炒均。用粽叶2张,折叠成漏状,放入炒香的糯米1汤匙,加入馅料、香叶,再加入1汤匙的糯米在上面。将粽绳把粽子扎好,放入气压煲中煮30分钟,即可趁热食。*普通煲须2小时。
槟城娘惹粽
用料:糯米600克,猪肉/鸡肉碎250克,虾肉150克,葱头仔120克,糖冬瓜120克,蒜米2茶匙,花生碎4汤匙,芝麻3汤匙,香叶4片,粽绳适量,粽叶适量调味料:芫茜仔粉2汤匙,胡椒粉1汤匙,鸡精1茶匙,沙姜粉2茶匙,生抽11/4汤匙,糖半汤匙,盐1茶匙,黄姜1茶匙,水半杯,红鹰油4汤匙 做法: 将糯米洗净,净,浸水2小时,沥干水分,加4汤匙油和2茶匙盐,搅匀。烧热4汤匙在锅中,爆香葱头仔和蒜米,加入猪肉、虾肉糖冬瓜和调味料,炒好待冷。把粽叶折成斗形,加入糯米和馅料,用绳裹紧。把粽子放入沸水中煮约2小时取出供食。
香芋肉粽
用料:糯米450克芋头550克眉豆150克芋头饭即煮料1包胡椒粉1茶匙麻油1茶匙葱头仔(切碎)2汤匙蒜头(切碎)1汤匙粽叶适量红鹰油适量 馅料:鸡猪肉切块600克粟子100克虾米50克冬菇20朵咸蛋黄10粒调味料:五香粉1茶匙壕油1汤匙胡椒粉1茶匙麻油1茶匙 生抽1汤匙酒1汤匙晒油半茶匙鸡晶半茶匙糖半茶匙盐1茶匙 做法:糯米和眉豆洗净,浸水半小时。芋头去皮,洗净,切粒,包油。烧热油在锅中,爆香葱头和蒜米,倒入A料,炒香,待用。把猪鸡肉(加2茶匙生粉)粟子,虾米,冬菇和调味料抖匀。用粽叶折成筒状,放入炒好的糯米,加入馅料,再盖米,折成三角形,用粽绳扎好,放入烧滚水的气压煲中煮30分钟即热普通煲须2小时。 原料:猪前臀尖,糯米 肉和米的比例是3:5左右(即3斤肉,5斤米的样子),酱油,盐,白糖,鸡精,料酒嘉兴肉粽 制作材料: 主料:糯米1000克,猪腿肉600克 调料:酱油50克,白砂糖27克,盐25克,白酒5克,味精1克 粽子的特色:形态美观别致,箬香芬芳和润,肉质酥烂鲜嫩,肥糯可口不腻。 嘉兴粽子的做法: 1.选用7~10厘米宽的伏天粽叶,放在开水锅内煮3~5分钟,使其回软,捞起用清水洗净,沥干 2.糯米放入淘箩,用清水淘净,连箩静置约15分钟,沥干水,将米倒入木盆内,加入糖20克、盐15克及酱油50克拌匀 3.将猪腿肉去皮,按横纤维分别肥瘦切成长方小块(每块约重20克),放入大盆,加糖7克、盐10克及味精、白酒,反复搓擦,使用料渗入肉内,直至泛出白沫时止 4.左手拿粽叶2张,毛面朝下,宽度1/5相叠,右手另拿1张粽叶,光面朝上,约1/3相叠接在左手粽叶的尾部将粽叶接长,在总长的2/5处折转,两边相叠约3厘米成漏斗状 5.左手托握粽叶,右手放入糯米40克,肉3小块(二瘦一肥)按瘦、肥、瘦顺序横放米上,再盖上糯米60克,铺平,将长出部分的粽叶折转,盖住米,包成囚角矮壮长方枕头形,用绳绕折至八成紧即可,照此法逐一包好 6.锅中放水烧沸,然后将包好的粽子下锅,水面要高出粽子约3~5厘米,用竹架和石块放在粽上压实,用旺火煮2小时,再用小火煮1小时即熟。
台式粽子
材料:长糯米、猪肉、香菇、咸蛋黄、酱油、糖、五香粉、盐、粽叶、粽绳。 做法:将糯米洗净,泡3小时备用;把猪肉切成长约4公分,宽2公分的长条;香菇泡软后,去蒂切成条状;再将猪肉、香菇以酱油、五香粉、盐、糖等调味料腌2小时;咸蛋黄切半备用。洗净粽叶及粽绳,取2张粽叶,在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在漏斗中舀入一半糯米,放入猪肉、香菇、咸蛋黄等馅料,再加上糯米填满,接着将多余的粽叶折回盖住漏斗包裹好,用绳子在粽腰处扎紧打结,做好后放入锅中,以水盖过粽子,用中火煮2小时,熟透了便可食用。
灌汤粽子
材料:粽叶、糯米、白糖、果仁、果脯等 制作方法:先做馅料,用白糖添加果仁、果脯做原料,经过压制厚切成一个个小方块,将切好的小方块馅料裹上糯米面,做成一个个“小汤圆”,然后包在粽子里,煮好以后将粽子切开一分为二,就会发现里面汤汁淋漓,咬上一口香糯爽口。
汤圆的来历和传说是什么?
崇明岛地处长江口,是中国第三大岛,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世界上最大的沙岛。崇明岛成陆已有1300多年历史,现有面积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全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崇明老白酒 ·崇明老白酒,是以糯米为原料,经淋饭后拌药加水精心酿制而成,加上该酒味道甜润,色呈乳白,故又有甜白酒、米酒、水酒之称,在崇明已有数百年酿造历史。 ·崇明老白酒质量地道,风味独特,有别于一般的白酒与黄酒。该酒上口甜而微酸,香味醇厚,酒度适中(120~130),后劲足,有回味,是深受欢迎的低度酒,其中尤以“菜花黄”和“十月白”两个品种为最佳。1987年,且有50多年酿酒历史在崇明东明酿造厂,又研制成功了“清甜型”和“糯液香”两种崇明米酒。这两种新产品,因质量优异,风味尤佳,更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青睐。1993年3月这两种新产品,经上海市人民有关部门审定,被批准为上海市“名牌产品”,这在上海市酒类生产企业中,是第一个获得“名牌产品”称号。 崇明白山羊 ·崇明白山羊,是在崇明岛特定水土条件下孕育而成的特产。崇明白山羊属皮毛肉兼用型品种,体型中等偏小,体格健壮,具有适应性强、繁殖率高、肉质特别鲜美等特点,经国家批准,被命名为“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系全国重点保护和发展的家畜品种。崇明白山羊,毛洁白而富有弹性,是制笔的好原料,羊肉更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上品佳肴。是冬令御寒助暖抗病延年的滋补佳品。 崇明老毛蟹 ·崇明老毛蟹,原名中华绒螯蟹,因其两只大螯上有绒如毛,故崇明人称之为“老毛蟹”。世界上共有300多种螃蟹,可供食用的大约20多种,而最负盛名的要数我国的中华绒螯蟹。中华绒螯蟹中最有声誉的是白洋淀的胜芳蟹、阳澄湖的清水蟹和崇明的老毛蟹。唯崇明老毛蟹独具风味,它个小、壳薄,肉质细蜜而有香味,雌性蟹黄足,雄性蟹脂多。驰名海内外。 ·崇明老毛蟹在食用时要做到“三去”:一是去腮,二是去胃,三是去肠。 ·崇明老毛蟹营养丰富,每百克蟹肉中含蛋白质14克,脂肪5.9克,维生素5960个国际单位, 钙129毫克,磷145毫克,铁13毫克,核黄素0.71毫克,含热量139千卡,是水产品中的珍品。 崇明糕 。崇明糕,崇明糕是崇明特产,糕内配以枣,白糖等.清香松口,糯而不粘,畅销岛内外,是宝岛崇明的特色风味小吃。
汤圆的来历和寓意
汤圆的来历和传说:
汤圆起源于宋朝,汉武帝时期,为了供奉神明所发明的食物。汤圆煮熟后会在水中会浮起来,称之为汤团。
传说有次元宵节,乾隆爷下江南,在村庄里迷路了,肚中又饥又渴,就向一户农家敲门寻些吃的。开门的是位老婆婆,她家里很穷,没啥食材,只有一些糯米粉和黑芝麻,就用糯米粉裹黑芝麻团成圆球,在汤里煮熟给乾隆爷吃。
乾隆爷吃了大加赞赏,问这是啥好吃的,老婆婆看这东西在汤里团团圆圆的,就顺口说这是汤圆。第二年元宵节,乾隆爷在宫里想念汤圆的味道,就让御厨依样做出来。后来汤圆的做法从宫中流向民间,成了元宵节的一道著名小吃。这就是汤圆的起源。
汤圆的传说
传说春秋晚期的楚昭王有一次经过长江,看到江里漂着很多白皮红瓤的小球球,在水面上沉沉浮浮的,捞起来尝着还挺好吃,就派人问孔子,这是啥东西,孔子说,这叫浮果,是复兴的兆头啊。
楚昭王很欢喜,就命令大家,每年元宵节都用米粉裹山楂煮成浮果。而浮果就是汤圆的前身。这就是汤圆的起源。
龙井茶的历史,来历,特点,产地,作用,功效,分别是什么
汤圆的来历和寓意:
众所周知,汤圆基本上是因为它的外观形状是呈圆弧状的,“圆”代表着幸福美满,团团圆圆。因此,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吃汤圆,则寓意着新的一年阖家欢乐,团团圆圆、幸福美好,平安健康,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来历:汤圆起源于中国宋朝。当时兴起吃一种新奇的食品,即用黑芝麻、白砂糖等为馅料,外面用糯米粉,将馅料包在其中后搓成球,后被称为“汤圆”。寓意:吃汤圆表达的是人们阖家团圆的美意,也同时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且汤圆的名称和团圆字音相近,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也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愿望。作为一种食物,元宵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宋代,一种新颖的元宵节食物在民间流行。这种食物最初被称为“漂浮的紫苑”,后来被称为“元宵”。商人也美其名曰“元宝”。在古代,“元宵”的价格比较贵。有诗说“客钩帘看御街,满城之宝一时来。帘花摊前无路可走,拿不回钱。”北方“卷”元宵,南方“包”汤圆,是两种做法和口味不同的食物。
城市别称的来历
1、龙井茶的历史:
北宋时期,龙井茶区已初步形成规模,当时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列为贡品。明嘉靖年间,有“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的记载。
元代龙井茶初具美名,爱茶之人虞集写有《游龙井》饮茶诗,诗中“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烹煎黄金芽,三咽不忍漱”的佳句广为传唱。清时,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上龙井,题写六首龙井茶御诗,亲封“十八棵御茶树”,将龙井茶上升为至尊地位。民国后,龙井茶逐渐成为中国名茶之首。
2、龙井茶的来历:
西湖龙井茶,因产于杭州西湖山区的龙井而得名。习惯上称为西湖龙井,有简而化之,索性称这种色香味形别具风格的茶叶为龙井。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
3、龙井茶的特点:
龙井茶素以色翠、形美、香郁、味醇冠绝天下,其独特的“淡而远”“香而清”的绝世神和非凡品质,在众多茗茶中独具一格,冠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
龙井茶摘有三大特点:一早,二嫩,三勤。茶农常说,“茶叶是个时辰草,早三天是个宝,迟三天变成草。”龙井茶还以摘细嫩而著称,鲜叶嫩匀度构成龙井茶品质的基础。勤是指大留小分批摘,全年摘在30批左右。
4、龙井茶的产地:
龙井茶生产分为三大产区:龙井茶西湖产区、龙井茶杭州产区、龙井茶绍兴产区。
5、龙井茶的作用与功效:
(1)能减低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风险
据研究报道,日本研究者从1994年起对某地4万多名40岁至79岁中老年人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与一天喝茶不到1杯的人相比,每天喝5杯以上绿茶的男性因脑血管病死亡的平均风险下降了22%,女性下降了31%,其中脑梗塞下降最明显,男性下降42%,女性下降达62%。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天喝茶3杯,可降低患心肌梗死风险70%。芬兰和法国也有研究报告显示,每天喝茶2~3杯,可降低中风的发病风险。
(2)有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的作用
香港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喝茶可使血总胆固醇水平下降25%。还有一项研究喝茶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调查发现,不喝茶的人高血压的发病率为10.55%,常喝茶的人为6.95%,茶的确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3)有助于减小患糖尿病的风险
有研究者对1.7万名40岁-65岁男女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发现,一天喝6杯以上绿茶者比一周喝不到1杯者,患糖尿病的风险减少33%。也有资料介绍,用冷开水泡绿茶喝,防治糖尿病的效果更好。
(4)有助于防治早老性痴呆
茶对大脑细胞有保护作用,茶能有效延缓大脑退化,有助于维持大脑血管的健康。最新研究表明,多喝茶可改善记忆力和防止早老性痴呆。
(5)有抗压力和抗焦虑作用
现代生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常引起焦虑、紧张、烦躁不安、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绿茶含有茶氨酸,它是一种无镇静作用的松弛剂,可以帮助大脑增加产生γ波,γ波可帮助控制焦虑情绪,提高注意力,改善精神状态和总体机能,一般3-4杯绿茶能含有100-200毫克的茶氨酸,这使得绿茶在抗压力和抗焦虑方面有较好的功效。
(6)能提高免疫力
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指出,连续2周每天喝5杯茶的人,其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抗干扰素,其含量是不喝茶人的10倍,这种可以抵抗感染的蛋白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并有效帮助人体抵御流感。
(7)能提高杀菌力
2008年5月有一则报道,埃及有学者用“绿茶加抗菌素”试验了28种病菌。结果发现,绿茶可使抗菌素药力大增,最高杀菌效率可提高3倍以上,并且,还有降低各种病菌耐药性的作用。
(8)有减肥瘦身效果
研究者发现,喝茶10年以上者与不喝茶者相比,男性体脂比例约减少20%,女性可减少30%。在品茶中减肥岂不是件美事!不仅如此,茶还是对皮肤有很好保护作用的美容剂,多喝茶人靓丽。
(9)其他保健作用
茶还能消除疲劳、提神、明目、消食、利尿解毒、防止龋齿、消除口臭,茶还是碱性饮料,有利于酸性体质的纠正。
百度百科-茶 (中国传统饮品)
百度百科-龙井茶 (产于浙江杭州西湖一带的绿茶)
枣强的由来
盐城以产盐闻名于世,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在此设立盐渎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了。这里滩涂连绵,水草风貌,鹿鸣鹤舞,是珍禽异兽的理想栖息地。这里涉海襟湖,水天一色,风光旖旎,是生态旅游的绝佳地。来盐城旅游,给你回归大自然的感受!
藕粉圆子、东台发绣、滨海柳鞭、建湖花炮等盐城特产闻名全国,剧场路为美食一条街,建军中路、黄海东路为主要商业街。
远古的盐阜平原,经历了几次海浸海退.这片广袤(máo)的土地,曾经是水草丰满,森林茂密,大量野生动物出入其间.1980年,在大丰县西团镇附近发掘出一批陆生哺乳动物化石,其中有鹿的门齿和臼齿三枚,后枕骨和头骨各一块,野猪头一个,上犬齿(獠牙)一枚,四不象(麋鹿)角的眉枝多段等,计有一百多斤.其生活年代距今约两万年左右,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
盐阜平原何时成陆 据考古发现,由盐城丁马岗向东,沿大冈,龙冈,新兴,上冈一线,中土和地表有很多的石灰石,颜色灰黑而透明,质地坚硬,俗称"地骨".这是古代介族之类的遗壳积海中而成.这一条漫长的地带,就是远古时期的海岸线.在阜宁县施庄乡东园村,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一百余件.由此表明:这一带约成陆于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古淮夷地的变迁 盐阜一带的先民是上古淮夷部族的一支.早在夏朝,淮夷已是东方一个较大的部族.古书上有夏统治者远征淮甸的记载.商代,江淮之间的夷人强盛起来,甚至威胁到了商朝的后方.商王曾多次大规模地发动征服东夷(包括准夷)的战争.周初,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勾结少数周朝贵族,发动东夷中的徐,奄,熊,盈等十多个部落,举行大规模的武装叛乱,淮夷也被卷了进去.周公东征三年,平定了叛乱.
夏,商,周三代的东征,客观上使中原的先进文化逐渐发展到了东部沿海一带,加速了夷人和华夏族的民族融合.
春秋时期,吴国向江淮发展势力.古淮夷地大部分成了吴国的领土.越国灭吴后,淮夷地又成为越王逐鹿中原的前进基地.楚灭越国后,在此设置江东郡,淮夷地又成为楚国的属地.
1957年,在盐城市东北部,发现了大面积的汉代遗址,出土了大批战国遗物,如战国,秦的半两钱币,陶豆,封泥等,说明了这一带是盐阜平原古淮夷部族的活动中心之一.
从古射阳到盐渎县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淮夷"皆散为民户",淮夷地开始成为封建国家统治下的郡县.秦朝设立射阳县,隶属于泗水郡.古射阳县因射阳湖而得名,县治故址在今盐城西部,管辖今淮安东南,宝应县东,包括今盐城市一大片临湖(古射阳湖)滨海地区.西汉初年,古射阳县成为射阳侯刘缠的封地.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为了适应准夷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加强对远地区的管理,西汉开始设置盐渎县,与射阳县一同隶属于临淮郡.盐渎县是因县内遍布盐场,且有盐河而命名的.开始时"有县无治",由射阳县丞代管,不久即设了县治,故址可能就在麻瓦坟遗址一带.
东汉时,盐渎县改属广陵郡.三国时期,盐渎县地处吴,魏两国的边境地区,成为南北双方反复争夺交战的军事要隘.曹操深恐孙权渡江北上,据有盐渎,作为吴国北边的屏障,下令将江淮之间的十万户百姓向北迁徙,盐渎县的百姓纷纷向江南逃散.盐渎,射阳二县都因战火四起人口流散而废置了.
第一任县丞孙坚 汉代盐渎是大县,史书中有正式记载的第一任县丞是孙坚.
孙坚,字文台,是吴郡富春人.172年,在会稽句章地方,有个名叫许昌,自称是"阳明皇帝"的人,发动了农民起义.孙坚因平定起义有功而被派往盐渎县任县丞.
孙坚在治理盐渎县期间,兴利除害,深受百姓的爱戴.据《盐城县志》记载,孙坚的父亲孙钟曾在这一带辟田种瓜.当年汲水浇灌瓜田的古井遗迹,至今仍存在盐城中学的校园内.古时的"盐城八景"之一"瓜井仙踪",就指这口"井深水甜,大旱不涸的古井.后人有一首《瓜井》诗说:"苔荒石甃(zhòu)古城隅,百丈何年断辘轳.秋圃纵横双鹤沓,灌蔬人尚说孙吴."
华陀行医遍盐渎 盐渎濒海多瘴(zhàng)厉,疫病流行,促进了传统民间医学的发展.
汉末著名的民间医学家华佗,行医的足迹,遍布了盐阜平原,深受人民爱戴.至今盐阜一带仍流传着许多关于华佗诊病如神的故事.《后汉书·华佗传》记载说,一天,在盐渎一家酒店里,华佗看到一个名叫严昕的人,说:"你有疾病,切莫饮酒了."严昕不听,继续饮酒,结果在回家途中晕倒,到家不久就病死了.
南北纷争的盐城 汉末,三国时的连年战争,使江淮一带人口大减,经济破坏,射阳,盐渎二县遭到荒废.西晋初年,晋武帝招抚流民恢复了射阳,盐渎二县.东晋安帝(3-405)时,盐渎县改名为盐城县,盐城始有其名.南北朝初期,废掉射阳县,将其并入盐城县,隶属山阳郡.后又在盐城设盐城郡.当时,北方许多破产的劳动人民,逃亡到了淮河以南,统治者又鼓励江南人民迁来江北.盐城县的人口经济一度得到了增长.
北齐曾在盐城地方设置了射阳郡,陈朝又将射阳郡改为盐城郡.
整个南北朝前期,盐城一带又重新沦为边地战场,连绵不断的硝烟战火,使盐城县(郡)人口又日趋稀少,田地荒芜,盐,渔业衰退.
隋朝统一中国后,废盐城郡,重置盐城县.随末,农民起义领袖韦彻在盐城建立,置射州.唐初,复设盐城县,隶属于淮南道.唐末,五代时,先为吴王杨行密所踞,属楚州.南唐代吴后,盐城又改属泰州.
"环城皆盐场" 南北朝后期,盐城的盐业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环城皆盐场"的说法.隋唐五代时期,更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唐代盐城共有规模较大的盐场九处,盐亭123所,每年煮盐达45万石左右.常丰堰筑成后,更加快了盐业生产的发展.
758年盐铁使第五琦实行盐法变革,开始把卖盐收为封建国家的专利.唐在盐城设立了盐城监,以管理盐课.
唐代江淮地区的盐业生产在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东南沿海一带的盐场,包括盐城在内的十监.每年都可向国家上缴盐税一百多万,相当于一百多个州的贡赋.到唐后期,更上升到六百多万.盐税一项就达到整个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当时宫廷所用,军饷和百官的俸禄,都从盐税收入开支.
海外交通的要津 隋唐时期,中外交通空间发展,盐城也是与海外交往的重要渡口之一.
据地方志记载,唐太宗派兵东征高丽时,名将薛仁贵曾经在盐城永宁寺内设营驻军,在海边修造战船,操练水师.大将尉迟恭还在今东台西溪海沟河边上建造了一座海春轩塔,使出入盐城海口的兵船,商船能够辨别航向.
许多中外使臣,学者,僧侣,商人,经常由盐城出海或登陆前往内地.
684年,高丽僧人封大圣随新罗使团来中国.中途忽遇巨风,舟船尽翻.封大圣抱住一只掀入海中的木制皮鼓,飘来西溪三味寺,并把这件事刻在石碑上,三味寺因而改名为圣果院.北宋范仲淹任东台西溪盐官时,漫游三味寺,曾题诗说:"千年人已化,三味话空传.唐世碑犹载,高丽鼓半穿."
唐宪宗时,新罗王子金士信乘船来唐,途中遇上"恶风",船翻落海后,他随浪飘到盐城,地方官厚礼接待,派人送他前往长安.
日本第八次"遣唐使"沿日本海岸南下,再沿南岛航行,渡过东中国海,到达盐城海岸登陆,受到了盐城地方官的亲切接待,然后坐官船沿运河到达汴州,再改走陆路抵达长安.在唐朝居住54年,老死中国的著名留学生阿培仲麻吕就是这次随行来华的.
702年,日本"遣唐使"粟田飘洋过海,来中国访问.他到盐城向当地人问讯:"我是日本国使,请问此为何地 "当地人回答:"这里是楚州盐城县."也受到了热情接待.788年,朝廷派扬州判断韩国源随日本使臣小野石根,从盐城海口出发出使日本.
文艺"百戏"誉江淮 由于经济发达,与中原及海外文化交流频繁,隋唐五代时期的盐城在文化上也有许多成就.尤其是民间杂技——"百戏",技艺高超,誉满江淮.
唐代,盐城"十八团"的民间艺人在江淮一带,演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杂技节目.内容包括"耍坛","顶碗","走索","钻圈","跑马"等,民间亲切地称做"百戏".十八团后来成为我国杂技 艺术最早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杂技之乡".
唐代盐城,城镇繁华,经济发达,文化昌茂,因而在盐城地方志上有"剧邑"之称.
范仲淹修筑"范公堤" 北宋初年,曾经重修"常丰堰",改称"捍海堰".但因堤身筑得不牢,而且年日已久,经不住海潮冲刷,堤身多处崩溃.
1023年,范仲淹出任泰州西溪盐官,他看到海潮倒灌,积极倡议重筑捍海堰,被宋仁宗任命为兴化县县令,主持筑堤工程.范仲淹征集通,泰,楚,海四州的四万多民工,开始筑堤.在筑堤过程中,民工们不畏艰险,克服了大雪,狂风,怒涛,溃堤等千难万苦.范仲淹常常亲临工地指挥,还捐出自己的官俸补贴筑堤经费.经过四个年头,终于修筑成一条长181里的大海堤.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父母官,把这道海堤取名为"范公堤".后来,还在盐城,西溪,阜宁修建了"景范亭","范公祠"和"三贤祠".清初东台人吴嘉纪的《范公堤》诗说:"海水有时枯,公恩何时巳 "道出了人民对范仲淹筑堤功绩的赞念之情. 范公堤是我国古代海塘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一直起着阻挡海潮的作用,促进了整个江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韩世忠在盐城抗金 南宋时期,朝廷取"守江不如守淮"的策略,在淮河南北布防设阵,盐城成为淮南重镇,被列为淮东边备要地之一.当时,南宋名将韩世忠担任守淮重任.1129年,韩世忠在沐阳被优势兵力的金兵击败,率残部退守盐城.他设帅帐于盐城永宁寺内,驻军三个月,招兵买马,训练三军,并派兵北上修筑城壕,防御金军.1130年,金兵大举南下,宋高宗逃往浙东.韩世忠奉旨由盐城调防江南,乘金兵掳掠北撤时在京口大败金兀术军.
同年,另一支金兵包围了楚州.当时驻防泰州的岳飞奉旨援救.他率领岳家军分水陆两路沿范公堤北上,迎击金兵.但未等岳飞到达盐城,楚州失陷,只得退回泰州,上表谢罪.
碧海丹心陆秀夫 陆秀夫,字君实.1288年出生于盐城县长建乡长建里.三岁随父亲迁居镇江.童年时代的陆秀夫,才思敏捷,聪明颖悟,好学不倦.他的启蒙老师夸他说:"此非凡儿也!"少年时代,他曾寄读于镇江南郊的鹤林寺.他生活俭朴,读书勤奋,当时写下的诗篇《鹤林寺》就反映了这段时间的生活:"岁月未可尽,朝昏屡不眠.窗前多古木,床下半残编.放犊饮溪水,助僧耕稻田.寺内久断扫,分食愧农贤"
1256年,陆秀夫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和文天祥同榜考中进士.他先在镇守镇江,扬州的名将李庭芝军中主管机要文字,后来李庭芝把他推荐到南宋朝廷任职.
1276年,元朝军队大举南下,临安陷落.陆秀夫追随两个幼主赵是,赵丙南走,和文天祥,张世杰等先后拥立两个幼主为皇帝,继续抗元.1278年,陆秀夫受命于危险之中,出任左丞相,与张世杰拥立幼帝赵丙驻在崖 山. 山在广东新会以南80里海中,和奇石山对立.两山对峙,耸然如门,形势险要.他们把剩余的二十多万军队和民兵集中在一千多条船上,大船居中,四周围列小舟,用绳索捆扎,互相连成一体,决心背水死战.1279年初,船阵被元将张宏范攻破.张世杰见大势已去,用刀砍断绳索,率十八条战船突围,准备继续坚持抗战,不料在海上遇飓风遭难.陆秀夫坚贞不屈,宁死不辱,先握剑在手,把妻儿赶下海去,然后哭着跪请幼帝:"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他背负幼帝,腰挂黄金玺印,从容投海而死.时年42岁."当时,已被元兵俘虏关押在大都的文天祥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又肃然起敬,挥笔赋诗赞颂陆秀夫说:"文彩珊瑚钩,淑气含九鼎.炯炯一心在,天水相与永".赞颂他崇高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主义精神,将与天地江海共存,永远受到后人的怀念和崇敬.
张士诚"十八条扁担起义" 元朝末年,红巾军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全国.盐城一带也爆发了以张士诚为首的大规模盐民武装起义.
张士诚小名九四,是泰州白驹场十五里垛人.靠代客运盐和贩私盐糊口,常受官府与富户欺压.1353年,张士诚与三个弟弟伙同壮士李伯升,潘元明,吕珍等十八人,手操刀杖,扁担,痛杀弓兵(相当于盐警)与富商,发动起义.泰州沿海三十六处盐场的盐民和附近的农民响应风从,民间称这次起义为"十八条扁担起义".
起义军迅速占领白驹场,丁溪场,连克泰州,兴化,直下高邮.次年在高邮自称"诚王",建立"大周",建年号为"天佑".起义军在高邮多次粉碎元军的围剿,切断了京杭大运河的交通,成为元朝的心腹之患.
1356年,张士诚进军江南,以后又向西北发展,统治着南起浙江绍兴,北到山东济宁,西达安徽,河南东部,东临大海的广大财富之地,拥兵几十万.1363年,张士诚在平江自立为吴王.在他统治前期,能招贤纳士,招抚流亡,发展生产.盐城县境内的大批流亡农民纷纷回乡,恢复了生产.但他在称吴王前,曾一度投降元朝,并向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进攻,犯下了极大的错误.
后来,张士诚被朱元璋连连打败.1367年,平江府被朱元璋攻破,张士诚被俘,死于南京.
便仓枯枝牡丹 盐城南边的便仓,有一个枯枝牡丹园,园内的枯枝牡丹,是牡丹中的珍品.花似胭脂凝成,美艳润泽,芳芳馥郁;衬托花朵的绿叶繁茂厚实,青翠欲滴,但枝杆却似饱经风霜,憔悴欲滴,如同干柴一般.
便仓枯枝牡丹由何人种植 据地方志记载,元朝末年,家住便仓的两淮盐运使卞仕震年过半百,生了个男孩,起名元亨.卞元亨长大后,能诗善文,力大过人,空手打死过海边的老虎,被张士诚任为将军.张士诚失败后,元亨回家隐居,在庭院精心培植枯枝牡丹.明太祖朱元璋多次征召,他不愿向明朝称臣,被发配辽左.牡丹园无人培灌,九年没有开花.1403年,卞元亨得到朝廷赦免,回到家中.经过一番经营,到来年春末,园中牡丹重放异彩.卞元亨感慨之极,题诗咏叹:"牡丹本是亲手栽,十度春风九不开.多少繁华零落尽,一枝犹待主人来".
从此,花开花落,世代不绝,枯枝牡丹,誉满江淮.
明代,设盐城县,属淮安府.清初,为江南省一部分.清康熙六年(1667年)属江苏省.清雍正十年(1732年),划盐城和淮安部分地设阜宁县,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东台县.
"洪武赶散" 明朝初年,由于经过长期战乱,江淮一带,人口锐减.田灶荒芜.为了尽快恢复发展经济,明太祖朱元璋决定移民屯垦,并将淮安府列为屯田的重点地区之一.
洪武初年,一次从苏州,松江,嘉兴,湖城,杭州等地迁徙无田游民四千余户,分散到盐城,淮安屯垦.在此之后,又连续搞了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一次迁江南流民14万,到安徽凤阳朱元璋的老家落户;又一次迁苏州,松江二府居民一万多人到盐城安家.这几次大规模移民屯垦的措施,民间称之为"洪武赶散". 现在的盐城人大多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土著”,比方说,大多数人家的家谱一般最多追溯到27代,28代左右,大致是明朝洪武年间,大部分是那个时候从外地迁来的,其中以苏南居多,史称洪武赶散。
洪武赶散是元末明初,由于朱元璋和自封吴王的泰州人张士诚大战了一场。建国后为了防止吴地的大姓巨族相聚谋逆,遂遣散四方。其中苏州阊门一带的大多被遣散到苏北的煮盐灶区,即盐阜、连云港等地。阊门有个周姓兄弟五人,其中一个庶出,迁到苏北分居五地,称为东西南北门,庶出的叫小南门就在阜宁,阜宁那时还没建县,属淮安辖地。
洪武赶散从1368-1398年算起已经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如果是此时迁来的,繁衍的子孙应有二十多代人。(MS殇是第二十五代人)移民屯垦加速了盐城一带人口增殖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时间,盐城县居民就增加到8912户,61810口.大片荒芜的平原和滩涂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也不断提高.
血汗流过串场河 千百年来,经过串场河运走的白花花的盐流,同串场河的水一样,源源不断.
开挖于宋代的串场河,本是沿海各盐场之间的南北交通河,各成一段,并不全部通联.清代,将串场河从便仓疏浚到盐城,称为南串场河;又由盐城疏浚到阜宁,称北串场河,以后又经过几次疏浚,把中十场和北五场连结起来,总称串场河.
患场河两岸的盐民长期受着官府和盐商的双重剥削.明,清两代,不但有盐官收税,而且还有盐商垄断市场,从中牟取暴利.盐民们在沉重剥削下,过着艰辛苦难的生活.男女老幼身处滨海盐卤之地,终年顶风冒日,出入于尘土草灰之中,破衣百衲(nà),满面熏黑.冬天没有棉衣,用茅草遮身,以挡严寒,夏天没有帷帐,用污泥涂身,以防蚊叮虫咬.喝的是盐蒿叶子煮成的汤,吃的是盐蒿种籽炕成的饼.诗人吴嘉纪的一首诗说道:"小舍煎盐火焰举,卤水沸腾烟莽莽.斯人身体亦犹人,何异鸡鹬(wù)釜中煮!"
又一首诗说:"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傍.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淮剧的产生 淮剧原称江淮戏,发源于淮阴市和盐城市的农村.明清时期,这一带连年发生水旱灾害,劳动人民只得四出逃荒,沿门乞讨.为了求得社会的同情,便用说唱申诉自己的苦难.时间一长,逐渐形成一种七个或十个字一句成韵的民间小调.
十五世纪末叶,这一带农村的庙会上,有一种称做"僮子"的民间艺人,用民间小调演唱一些以神话或民间故事为内容的简单戏文,用锣鼓伴唱,称为"香火戏".到十九世纪中叶,又发展成为具有初步戏剧形成的"门板戏".门板戏的唱腔悲壮,主要是"秧歌调","下河调".演出条件十分简单,演员只有六七人,化妆用红纸浸水当胭脂;道具是用门闩作宝剑,杨柳枝作马鞭,玉米须作胡须.贫苦的艺人们撑一条小船串乡赶集,生活飘泊不定,被称为"戏花子."
除了原来的香火戏外,门板戏还不断从徽剧,京剧等其它剧种中吸收唱腔,伴奏,服装和剧目等营养,发展成为"江北小戏".从此,"淮剧"开始在江淮大地上成长起来.
文化名镇白驹场 明清时期,许多文学大家与白驹场有密切的联系,他们创作出一批文学名著,从而使白驹成为一代文化名镇.
据部分学者的研究,元末明初家施耐庵于1367年带着妻子儿女和学生罗贯中隐居白驹场.当时,他的住地西面有一片占地十多亩的芦苇荡,盛产鱼虾.每到秋冬季节,野鸡成群飞来.荡中有一个高高露出水平的土墩子.施耐庵把它比作"水泊梁山",常和罗贯中一起,坐上小船,飘荡在水面上,专心创作长篇《水浒》.
在施耐庵的精心指导下,罗贯中以《三国志》为素材,加上评话和戏曲中的轶闻趣事,创作长篇历史《三国演义》.施耐庵因《水浒》触犯了朱元璋而被抓进天牢,后又染病去世.罗贯中在白驹附近安葬了他的遗体后,一面整理《水浒》存稿,一面继续创作《三国演义》.罗贯中在白驹时,了解到不少关于东汉时盐城名人陈琳和活动在盐城的孙坚,华佗等人的民间传说,都一一写进了中.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枣强县,有着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
比干营皮、张飞借米、董子传经、平原枪声都是发生在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勤劳勇敢、友善好客的枣强人民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
说起“酸枣王”的来历,居然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明朝洪武年间,河北省枣强县有一高姓人家,高家有良田千顷,家大业大,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户,主人高世塍,早年曾中过进士,年过五十方得一子,取名丹枫,爱若掌上明珠,从小就请来附近知名的教书先生教其习文。
丹枫聪明好学,年方14即考得秀才,可以说是前途无量。
丹枫的姨家姓柳,也是当地富户,姨家只有一女,也就是丹枫的表妹,名叫朝阳,比丹枫小两岁,琴棋书画无一不通,算得是大家闺秀。
丹枫与朝阳自小一块儿长大,青梅竹马,意气相投,自是互相爱慕。
丹枫16岁那年的一个月圆之夜,两人在房前植下一株生命力极强的酸枣树,并海誓山盟,订下了千年之约。
两家老人也想亲上加亲,早早地交换了婚贴,欲在他们成年之后两家结为秦晋之好。
正当他们满怀喜悦,憧憬美好未来的时候,不想风云突变,朝廷一道旨意下来,没收了当地富户的家产,丹枫与朝阳两家的家产也全部被没收。
丹枫因是高家惟一的青年男丁,被迫征召入伍。
丹枫的父母及姨母全家,还有当地村民一起编队,迁往山东。
万般无奈,两家只好带了朝廷允许带走的东西,向山东迁移。
丹枫入伍之前,得知朝阳和家人会举家迁往山东,想一想自己本一书生,如今应征入伍,不知是生是死,更不知何年何月才能与家人团聚,不禁黯然神伤。
在一漆黑的夜晚,他与朝阳一起将他们刚刚植下不过一年的酸枣树挖出,嘱咐朝阳带往山东。
两人洒泪而别。
后来,经长途跋涉,朝阳随队来到现在的关王镇大洼村住了下来,村子里以高姓居多,又地处洼地,所以就叫高家洼,再后来村子以西形成了一个村落叫小洼,高家洼也就改成了大洼。
朝阳将那棵象征她与丹枫爱情的酸枣树栽在村前的水湾旁边。
希望酸枣树能活下来,也希望丹枫能早一天回来与她团聚。
虽经长途跋涉,那株酸枣树已经失水颇重,但毕竟奇迹般活了下来,它给了朝阳希望。
等待的日子格外漫长。
朝阳一等就是七年。
酸枣树慢慢长大,年年开花,只是不结果。
七年前,丹枫被派往北疆戍边。
丹枫从军后学会了骑马射箭,学会了排兵布阵,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中军。
五年后立了战功,被封作“虎威将军”。
丹枫并没有忘记家人,更没有忘记他的朝阳表妹。
当了将军的丹枫派出三名得力手下,到山东寻访亲人。
经过一年查访,终于找到了高家洼,找到了丹枫的亲人。
是年,丹枫的顶头上司“定远侯”见丹枫文武全才,风流倜傥,将丹枫召至中军帐前,当众宣布将爱女许配给丹枫。
丹枫绝非薄情寡意之辈,莫说已经打听到亲人下落,就算亲人音信全无,他也不会当即认下这门亲事。
当下将自己业已定婚之事禀明“定远侯”,表明心迹。
“定远侯”何等身份,被一属下当众拒婚。
表面上宽宏大谅,内地里却怀恨在心,后以“莫须有”罪名,将丹枫流放。
丹枫本就看淡仕途,索性称病解甲归田,才得以与家人团聚。
高老汉见儿子平安归来,虽不是衣锦还乡,也觉苍天有眼。
第一件事就是择吉日给儿子完婚。
有情人终成眷属,村中男女老少,皆大欢喜。
其时,那棵酸枣树已长得又高又粗壮,方圆数百里之内,找不出第二棵,早就被当地人称作“酸枣王”了。
就在丹枫与朝阳结婚的当年,“酸枣王”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枣子。
三年后,丹枫与朝阳有了一双儿女,儿子为大取名高玉楼,女儿跟了母姓,取名柳金凤。
后丹枫与朝阳,男耕女织,平平安安度过了一生。
那棵酸枣树因生长在水湾边上,雨水冲刷之下,两条主根显露出来,竟然紧紧拥抱在一起,很像一对久别重逢的恋人。
不知过去了多少年。
丹枫与朝阳早已不在人世了,可是酸枣树的两条主根却一直紧紧拥抱着,亲吻着……
丹枫与朝阳去世后,酸枣树便年年向水湾方向倾斜一点,后来几乎要贴近水面了。
据大洼村54岁的村民李春先介绍,他小时候经常“走”(因树是倾斜的,根本不用爬)到酸枣树上玩耍,和小伙伴们打树上的枣子吃。
拿一根小竹竿,轻轻拨几下,枣子就会落到水里,然后趟水捞起枣子就吃。
他说,那可能是世间最好吃的枣子了。
令人欣慰的是,就在“酸枣王”曾经生长的地方,就在“酸枣王”湮灭的当年,新生出一株酸枣树,那肯定是“酸枣王”的“后人”。
新酸枣树长了20几年,已有2米多高,胸径达到10多公分,遗憾的是新酸枣树还没有结过果实。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昔日的酸枣树已经不在了,但它和那个美丽的故事,却会一直留在人们心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