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汤组成及方歌

       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和个人观点来回答大家对于薏苡仁汤组成及方歌的问题。现在,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薏苡仁汤组成及方歌的话题。

1.薏米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薏米的食用禁忌

2.薏米怎么煲汤 食用薏仁应该注意的事项有

3.薏苡仁和什么一起煮可以增加去湿的功效?

4.薏米怎么吃才最有效

薏苡仁汤组成及方歌

薏米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薏米的食用禁忌

       1、薏米其所含的硒元素,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繁殖。

        2、可用于胃癌、子宫颈癌的辅助治疗。

        3、健康人常吃薏米,能使身体轻捷,减少肿瘤发病几率。

        4、薏米有清热去湿的功效,天气燥热或胸中烦闷时,煲些白果薏米粥吃,能清除燥热,使身体舒畅,薏米中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E,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对防治脚气病十分有益,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色斑,改善肤色,并对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赘疣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5、薏米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减轻胃肠负担的作用,可作为病中或病后体弱患者的滋补食品。经常食用薏米食品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较好效果。

        6、薏苡仁粥:薏苡仁15克,粳米50克,二者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腹泻、脾虚水肿、关节疼痛。

        7、薏苡仁冬瓜猪肉汤:薏苡仁10克,扁豆10克,陈皮5克,冬瓜(连皮)500克,猪肉400克,生姜适量。

        猪肉洗净切块、焯去血水备用。薏苡仁、扁豆、陈皮洗净,冬瓜(连皮)洗净切块,生姜切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时,调入精盐即成。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

        8、薏苡仁八宝粥:薏苡仁10克,红枣5枚,白扁豆10克,莲子肉10克,核桃仁10克,桂圆肉1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

        上述用料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调入红糖即成。

        功效:具有健脾开胃、益气养血的功效。适用于脾虚体质或脾胃虚弱、食纳不香、心烦失眠的人群食用。

        9、薏苡仁赤豆鲫鱼汤: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陈皮5克,生姜3片,鲫鱼1条(约400克)。

        鲫鱼去鳞及肠肚,洗净,入油锅煎熟备用。薏苡仁、赤小豆、陈皮、生姜洗净,与鲫鱼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1.5小时,加入适量料酒,煮沸片刻后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消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水肿、脚气浮肿的人群食用。

        10、因为薏米性味甘淡微寒,长期食用会让虚寒体质的人身体又愈加冷虚,导致体质偏弱,经期月经不调等问题出现。

        11、薏米所含的醣类黏性较高,所以吃太多可能会妨碍消化。肠胃虚弱的人可以用薏米与其他食材一起熬煮食用,但切忌不要单独用薏米泡水喝。

        12、薏米虽然有降低血脂及血糖的功用,但毕竟只是一种保健食品,不能当作药品。所以有高血脂症状的患者,还是要找医生治疗,千万不可以自行食用薏米来治疗,以免耽误病情或导致病情加深。

        13、薏米一旦与含维生素C较多的菠菜结合,金属离子很容易使维生素C氧化而使菠菜失去其营养价值。所以,薏米不能和菠菜搭配同食。

薏米怎么煲汤 食用薏仁应该注意的事项有

       薏仁这个药大家都很熟悉,但都是仅限课本的熟悉,前几天有个大三阳的朋友治疗时,运用吴雄志老师伏邪清肝败毒饮,予以90g薏苡仁,而后病毒量下降。吴老师把它当抗病毒药用的,其实还挺纳闷的,后来又听同门说闽南一名医治疗身上急性关节疼痛用麻杏薏甘汤,突然感觉有什么东西连在了一起,再后来想到四妙散治疗痛风,薏苡仁汤治湿痹,中焦宣痹汤治疗关节疼痛。一切突然打通了。做了个总结,和大家分享下。

       。归在阳明经药,如此可将健脾胃与治疗筋膜挛急联系起来。要点是满舌苔腻,身疼痛,以及EB病毒感染明确的疾病。

        健脾渗湿。

        薏仁为禾本科食物,性甘淡偏凉,药食同源,是可以当粮食吃的,因此有健脾胃的效

        果,以炒用为佳,重点在养胃阴,所以参苓白术散用之可止泻,参苓白术散亦可治白带。同时健固汤用此治行经泄泻及白带。

        来源《 傅青主女科 》卷下。

        组成 人参 15克 白茯芩 9克 白术 30克(土炒) 巴戟天 15克(盐水浸) [薏苡仁]12g克(炒)

        用法水煎服。连服十剂。

        功用补脾渗湿。

        主治妇人 脾虚 湿盛,经前泄水。

        薏仁配合白术,还可治疗脾虚腰痛,可参考修圆之说,大概脾虚腰痛,类似于如今的腰肌劳损吧,脾主肌肉。

        清代另一著名医家陈修圆在《医学从众录》中言:“从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皆主之;病在腰者,取腘 中”,称“余遇此症, 每以白术为君者,取之太阴;有时用苡仁为君者,取之阳明。人第曰二药利湿,湿去而重著 遂已。孰知白术运行土气于肌肉,外通皮肤,内通 经脉,风寒湿三气为痹,一药可以兼治。 苡仁为阳明正药,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故二药分用合用,或加一二味引经, 辄收奇效”。

        至于三仁汤见满舌白腻,三焦俱是湿证,法出麻杏薏甘汤,用薏仁,是否三仁汤证多是病毒感染?

        攻毒散结。

        这点教材没提,但大学时看广州中医药大学潘毅教授的寻回中医失落之元神,提及薏苡仁归纳在肝之湿药,那时不解。后来看外国研究,薏苡仁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对肝癌有治疗作用,对于很多肿瘤的治疗都很明确。比如EB病毒导致的鼻咽癌、一部分的胃癌,淋巴癌(淋巴结多肿大,故可散结),对病毒引起的带状疱疹也有效。

        薏仁还治疗扁平疣,扁平疣也是一种病毒感染,HPV感染。就是一种比较不和谐的病。。。而宫颈癌也是由于HPV感染引起的,所以薏苡仁也可以治疗这类疾病,配合薏苡附子败酱散。

        注:本条来自于太湖学院的学习,借鉴吴雄志老师的研究。有兴趣者欢迎扫码学习,中西互参,复兴中医。

        清热排脓,这个薏仁具有排脓的作用。看苇茎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可知。多见甲错,在上为肺痈,在下为肠痈。

        《本经》言本药治疗筋急挛急,可知薏仁可缓解肝的拘急,肝主筋也。

        麻杏薏甘,三仁汤,皆有日脯发热,病性为湿热,病位在阳明可知。一身尽痛(筋之痛),苔腻,用薏苡仁。本病久伤取冷所致,吴师言伏邪病,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四妙散、中焦宣痹、转筋的方子也是如此,薏仁在四妙散中是缓急止痛的。

        这些都是温病的方子。

        还有一个白棓的薏苡竹叶散

        药方名称中焦宣痹汤

        处方 薏苡15克

        防己15克 杏仁15克 滑石15克 连翘9克 山栀9克 半夏9克 (醋炒)晚蚕沙9克 赤小豆皮9克(取五谷中之赤小豆,凉水浸,取皮用)。

        功能主治清化湿热,宣痹通络。治湿热痹证。湿聚热蒸,阻于经络,寒战发热,骨节烦疼,面色痿黄,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或灰滞。

        用法用量 痛甚,加片姜黄6克、海桐皮9克。

        组成:五苓散,防己1两,桂枝1两半(足前成2两),薏仁2两。

        主治:霍乱兼转筋

        香附旋覆花汤

        组成薏仁15克 生香附9克 旋复花(绢包)9克 苏子霜9克 广皮6克 半夏15克 茯苓块9克

        用法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主治伏暑、湿温,胁痛,或咳或不咳,无寒,但潮热,或竟寒热如疟状。

        薏苡竹叶散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组成薏苡15克 竹叶9克 飞滑石15克 白蔻仁4.5克 连翘9克 茯苓块15克 白通草4.5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服15克,日三服。

        综上:薏苡仁为平淡之药,所以用量要大些,至少15g起,到90g不等。抓住阳明湿热,病毒感染的疾病。

        注意:薏仁利湿,大便干的人慎用!或者配合其他药物。

        最后附个不大成熟的病案,各位同仁指正:

薏苡仁和什么一起煮可以增加去湿的功效?

       瘦身汤:1、将鲜牛奶煮沸后加入薏米粉3-5克,搅拌一下即可。润泽肌肤,美白补湿行气活血调经止痛,排水瘦身。

       2、乌龙茶、干海带、薏苡仁适量。共研末,沸水冲泡饮用。有减肥之功效。

       3. 木瓜薏米玉竹汤: 材料:木瓜(500克)、生熟薏米(15克)、玉竹(15克)、淮山(15克)、炖肉(3块)、水(10碗) 做法:木瓜去皮切块,将材料洗净放进煲内,水滚转慢火煲2小时,加盐即可 功效:木瓜含蛋白质可分解脂肪,配合生熟薏米等材料后,则利水去湿去暑,滋润中气,健睥胃,润肠通便,皮肤光滑,治湿疹,益皮肤。

       4.美人薏仁汤: 原料:薏仁粉、鲜奶 做法:将鲜奶煮沸后加入薏仁粉大约5~10克,搅拌一下即可。

       5. 薏米+鸡肉:健脾祛湿,温中益气,补虚强身。

       6. 薏米+百合:滋阴润肺,清心安神,健脾利水。

       7. 薏米+冬瓜:薏米健脾化湿,冬瓜清热利水,同食祛湿功效更强。

       8.薏米+银耳:滋补生津,辅助治疗脾胃虚弱,肺胃阴虚等。

       9. 薏米+香菇:香菇中的多糖可提高免疫力,同食可抗癌

        食用薏仁应该注意的事项有: 1、因为薏仁会使身体冷虚,虚寒体制不适宜长期服用,所以怀孕妇女及正值经期的妇女应该避免食用。

        2、薏仁所含的醣类黏性较高,所以吃太多可能会妨碍消化唷。

        3、薏仁虽然有降低血脂及血糖的功用,但毕竟只是一种保健食品,不能当作药品。所以有高血脂症状的患者,还是要找医生治疗,千万不可以自行食用薏仁来治疗。

薏米怎么吃才最有效

       一、白扁豆薏米冬瓜煲排骨

       材料:白扁豆50克、薏米50克、冬瓜适量,排骨500克。

       方解:白扁豆具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的功效,而薏米利水渗湿,冬瓜利尿,合而煲汤可以健脾、祛湿,利尿。

       二、薏米煲红豆祛湿消水肿

       材料:红豆100克、薏米50克。

       方解:红 豆有清心养神、健脾益肾功效,同时还具有消肿、轻身的功效。夏季天气闷热,有些人会出现水肿的现象,这个时候喝些红豆汤,对于水肿有着非常好的食疗功效。?

扩展资料

       薏苡仁淡渗甘补,既能利水消肿,又能健脾补中,最宜用于脾虚的腹泻、水肿、脚气浮肿等病证,可以单用熬粥、煮饭,也可以与党参、白术、黄芪、茯苓等药物一同配合制作药膳食用,比如薏苡仁茯苓粥、薏苡仁参苓瘦肉汤等。

       同时,薏苡仁药性偏凉,能清热利湿,是夏季暑湿的食疗佳品,可以配合冬瓜、陈皮、荷叶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如薏苡仁冬瓜汤等。

       薏苡仁能清肺热及大肠热,对于咳嗽伴有黄痰、脓痰的患者,可以使用薏苡仁与冬瓜、杏仁等搭配食用;若腹泻伴有肛门灼热、腹痛、心烦、口渴等症状,可以将薏苡仁与扁豆、木棉花、车前草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

       人民网-怎么吃薏米祛湿 推荐两个薏米祛湿方

       薏米食谱推荐如下:

1、薏苡仁粥

       材料:薏苡仁15克,粳米50克,二者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腹泻、脾虚水肿、关节疼痛。

2、薏苡仁冬瓜猪肉汤

       材料:薏苡仁10克,扁豆10克,陈皮5克,冬瓜(连皮)500克,猪肉400克,生姜适量。

       猪肉洗净切块、焯去血水备用。薏苡仁、扁豆、陈皮洗净,冬瓜(连皮)洗净切块,生姜切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时,调入精盐即成。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

3、薏苡仁八宝粥

       材料:薏苡仁10克,红枣5枚,白扁豆10克,莲子肉10克,核桃仁10克,桂圆肉1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

       上述用料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调入红糖即成。

       功效:具有健脾开胃、益气养血的功效。适用于脾虚体质或脾胃虚弱、食纳不香、心烦失眠的人群食用。

4、薏苡仁赤豆鲫鱼汤

       材料: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陈皮5克,生姜3片,鲫鱼1条(约400克)。

       鲫鱼去鳞及肠肚,洗净,入油锅煎熟备用。薏苡仁、赤小豆、陈皮、生姜洗净,与鲫鱼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1.5小时,加入适量料酒,煮沸片刻后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消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水肿、脚气浮肿的人群食用。

5、薏苡仁车前草饮

       材料:薏苡仁10克,车前草15克(鲜品30克)。上2味洗净,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20分钟,去渣留汁,当茶饮用。

       功效:适用于湿热腹泻、泌尿系感染等人群食用。

扩展资料

       薏米性凉、微寒;味甘、淡;归脾、胃、肺、大肠经。薏米属利水渗湿药,能清热解毒、祛湿除痹、清热排脓、健脾止泻。

       医学研究证明,薏米具有抑制癌细胞、消炎、美容和提高免疫力等疗效,是一种集合营养价值和养生价值的食品。对于利尿消炎、健胃整肠、帮助消化,都有一定的功效。

       其去湿的作用,更可用来治疗风湿性肌炎,改善脚气、水肿。亦常用于皮肤病的治疗。

最佳食法

       炒过的薏米当做茶泡来喝,或是将炒熟后的薏米磨碎,每天服薏米粉。薏米茶或薏米粉市面上都有贩售。也可以和绿豆一起煮,煮成绿豆薏米粥(在煮之前把薏米浸在水中泡软,煮起来会比较快)。

       内服:煎汤,10~30克;或入丸、散,浸酒,煮粥,做羹。

       参考资料:

人民网-薏米营养超乎想象?六种吃法健脾祛湿

       好了,今天关于“薏苡仁汤组成及方歌”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薏苡仁汤组成及方歌”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